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常常把暑假用来出差,这个暑假也一样。自7月13日放假以来,他已经去了四川宝兴、万源、得荣、雅江、巴塘等5个县(市),横跨川东、川西,为各地蜂农提供技术指导。
7月,杨明显带着6名学生来到四川省万源市的红旗村。因为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可以作为优质蜜源,红旗村发展了养蜂产业。几年前因为一个科研项目,杨明显曾在当地搞了两年的研究。项目结束后,当地老百姓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
在红旗村,杨明显注意到,一些蜂农不懂得要根据不同蜜源的盛花期来调解蜜蜂的群势(蜂群强弱程度),导致蜂蜜产量不高。在给蜂农做技术指导时,杨明显特别点出这个要害,一些蜂农恍然大悟,注意到了“在先前养蜂过程中,一直存在但被忽视的问题”。
杨明显说,养蜂虽然是较为小众的产业,但是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蜜蜂养殖在各地越来越普遍。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发展蜜蜂产业,对养蜂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杨明显常常接到来自各地的电话邀请,蜂农、各地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农村基层干部……他们在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就会向这位蜜蜂研究专家求助。
农村基层对技术的需求有多大?杨明显说:“我如果不上课,天天出差都有事做。”暑假成了他走进田间地头的最好时间,科技带给养殖户的收益也是实打实的。数据显示,在宝兴县,养蜂的农民比过去平均增收9010元/年,在万源市,农户养蜂的增收也达到7000-1.2万元/年。
不光是杨明显,同事们的暑假也不轻松。杨明显说,研究养兔、养牛、养猪的同事们也常常接到各地的技术求助,他们都会尽己所能去帮助农民和养殖户,履行一名大学教师、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职责。
“2021年,江苏镇江句容市戴庄村越光有机再生稻头季收割、开镰!”8月7日,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一声令下,两台轻盈小巧的收割机驶入戴庄南庄自然村的稻田,在田间灵活敏捷地前行、转弯。
这两台价值30万元的“小铁牛”是新型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由江苏大学为戴庄越光有机再生稻量身定制并赠送,奇异果体育官网是学校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之一。
“你看它,履带变窄了,只有35厘米,割幅加宽到了2.8米,保证了小身型、低碾压、高效率。”收割机研发者、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介绍,团队经过4年多时间研发和试验,与沃得农机联合研发出了这款低碾压率的联合收割机。
根据水稻种植收割的实际情况,李耀明团队又进一步加宽割幅、缩窄履带,让机器的嘴更“宽”、脚更“细”、身更“轻”,“这样就保证了碾压率仅有25%,比传统机型碾压率降低了一半,增产效果更好。”
今年3月,江苏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搬到了戴庄的田间地头,除了捐赠两台收割机,还组建亚夫智能农机创新服务团队,实时跟踪服务。
“立足于学校农机特色,我们帮助戴庄解决收获难题,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学校将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用科技创新成果帮助农民丰收、助力乡村振兴。
越光稻很有名气,种植这种水稻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但是受到台风影响,今年的越光稻有一点倒伏。作为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员,赵亚夫一直担心会对产量带来影响,但是看到“小铁牛”现场作业情况,又有了信心,“第一茬产量每亩估计在650斤左右,第二茬在去年200多斤基础上,今年有可能提高到300斤以上。”
收获现场,李耀明一直蹲在田间查看,他指着收割后的稻田,很是欣慰:“一巴掌按下去,田里遗留的稻粒不超过5粒,比普通收割机会余下20粒左右有了提高,收割尽可能减损就是在为农民增收。”
“光这个两季稻的经济效益,农民一亩地净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一天10亩的收获效率也让赵亚夫十分满意,他表示,有了这样的收获帮手,明年戴庄将把越光稻种植面积从500亩提升到1000亩,并用3-5年时间,在句容发展越光有机稻1.5万亩。
开展义诊、为居民提供保健服务、为老年人作疾病预防宣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有235支志愿服务团队、22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奇异果体育官网
在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新建村,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到患病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他们通过微信群建立“云医小组”,让医疗专家、在校医学生和村民建立长期联系,为患病村民提供远程问诊、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常常把暑假用来出差,这个暑假也一样。自7月13日放假以来,他已经去了四川宝兴、万源、得荣、雅江、巴塘等5个县(市),横跨川东、川西,为各地蜂农提供技术指导。
7月,杨明显带着6名学生来到四川省万源市的红旗村。因为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可以作为优质蜜源,红旗村发展了养蜂产业。几年前因为一个科研项目,杨明显曾在当地搞了两年的研究。项目结束后,当地老百姓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
在红旗村,杨明显注意到,一些蜂农不懂得要根据不同蜜源的盛花期来调解蜜蜂的群势(蜂群强弱程度),导致蜂蜜产量不高。在给蜂农做技术指导时,杨明显特别点出这个要害,一些蜂农恍然大悟,注意到了“在先前养蜂过程中,一直存在但被忽视的问题”。
杨明显说,养蜂虽然是较为小众的产业,但是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蜜蜂养殖在各地越来越普遍。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发展蜜蜂产业,对养蜂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杨明显常常接到来自各地的电话邀请,蜂农、各地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农村基层干部……他们在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就会向这位蜜蜂研究专家求助。
农村基层对技术的需求有多大?杨明显说:“我如果不上课,天天出差都有事做。”暑假成了他走进田间地头的最好时间,科技带给养殖户的收益也是实打实的。数据显示,在宝兴县,养蜂的农民比过去平均增收9010元/年,在万源市,农户养蜂的增收也达到7000-1.2万元/年。
不光是杨明显,同事们的暑假也不轻松。杨明显说,研究养兔、养牛、养猪的同事们也常常接到各地的技术求助,他们都会尽己所能去帮助农民和养殖户,履行一名大学教师、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职责。
“2021年,江苏镇江句容市戴庄村越光有机再生稻头季收割、开镰!”8月7日,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一声令下,两台轻盈小巧的收割机驶入戴庄南庄自然村的稻田,在田间灵活敏捷地前行、转弯。
这两台价值30万元的“小铁牛”是新型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由江苏大学为戴庄越光有机再生稻量身定制并赠送,是学校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之一。
“你看它,履带变窄了,只有35厘米,割幅加宽到了2.8米,保证了小身型、低碾压、高效率。”收割机研发者、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介绍,团队经过4年多时间研发和试验,与沃得农机联合研发出了这款低碾压率的联合收割机。
根据水稻种植收割的实际情况,李耀明团队又进一步加宽割幅、缩窄履带,让机器的嘴更“宽”、脚更“细”、身更“轻”,“这样就保证了碾压率仅有25%,比传统机型碾压率降低了一半,增产效果更好。”
今年3月,江苏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搬到了戴庄的田间地头,除了捐赠两台收割机,还组建亚夫智能农机创新服务团队,实时跟踪服务。
“立足于学校农机特色,我们帮助戴庄解决收获难题,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学校将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用科技创新成果帮助农民丰收、助力乡村振兴。
越光稻很有名气,种植这种水稻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但是受到台风影响,今年的越光稻有一点倒伏。作为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员,赵亚夫一直担心会对产量带来影响,但是看到“小铁牛”现场作业情况,又有了信心,“第一茬产量每亩估计在650斤左右,第二茬在去年200多斤基础上,今年有可能提高到300斤以上。”
收获现场,李耀明一直蹲在田间查看,奇异果体育官网他指着收割后的稻田,很是欣慰:“一巴掌按下去,田里遗留的稻粒不超过5粒,比普通收割机会余下20粒左右有了提高,收割尽可能减损就是在为农民增收。”
“光这个两季稻的经济效益,农民一亩地净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一天10亩的收获效率也让赵亚夫十分满意,他表示,有了这样的收获帮手,明年戴庄将把越光稻种植面积从500亩提升到1000亩,并用3-5年时间,在句容发展越光有机稻1.5万亩。
开展义诊、为居民提供保健服务、为老年人作疾病预防宣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有235支志愿服务团队、22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
在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新建村,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到患病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他们通过微信群建立“云医小组”,让医疗专家、在校医学生和村民建立长期联系,为患病村民提供远程问诊、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